EN
首页>公司新闻>202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进展回顾

202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进展回顾

2022-01-28

导读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通过对某些危害严重的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从而达到早诊早治、避免或减轻疾病危害的目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历史可追溯到1962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筛查病种在不断增加,筛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新生儿疾病筛查领域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进展呢?下面小编跟大家一起来回顾~


01 重症免疫缺陷筛查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是一组因基因缺陷导致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受损的儿童罕见疾病,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其特征为T淋巴细胞数量和(或)功能严重缺陷。经典型SCID发病年龄小,临床表现重,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患儿一般在2岁内死亡。早期诊治是提高SCID患儿存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将基于干血斑T细胞受体切除环(T-cell receptor excision circles,TREC)定量检测技术应用于新生儿SCID 筛查,成功帮助临床医生更早地发现和诊断该病,同时也为患儿早期治疗提供了机会。[1]


2021年,有来自6个国家/地区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的新生儿SCID筛查的阶段性结果,包括西班牙、瑞典、法国、美国马萨诸塞州和威斯康星州以及新加坡。SCID发病率从1/80 000至1/38 500不等,无明确漏检病例报道。除SCID外,这些筛查项目还意外发现了许多非SCID的综合征型T淋巴细胞减少症病例,如22q11.2缺失综合征、软骨-毛发发育不良综合征及CHARGE综合征等。


02 脊肌萎缩症筛查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可导致人类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和随后的运动神经元丢失。严重型SMA是婴儿死亡率最高的遗传性疾病之一。虽然SMA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新开发的药物Nusinersen(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和Zolgensma(OAV101注射液)可改善患儿的预后和运动功能。为了提高这些药物的疗效,应在出现SMA症状的早期阶段开始治疗。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对新生儿进行SMA筛查。目前新生儿SMA筛查采用的主要方法为通过定量PCR技术检测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

2021年,有来自4个国家/地区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的新生儿SMA筛查的阶段性结果,包括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和美国马萨诸塞州。SMA发病率从1/19 941至1/6 910不等。在这些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因SMN1基因外显子7杂合缺失合并点突变而漏检,表明新生儿SMA筛查是可行的,可以在人群基础上实施。


03 溶酶体贮积症筛查

溶酶体贮积症(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 LSD)包括50多种疾病,整体发病率率约为1/7000[2]。随着酶替代疗法、小分子疗法和基因疗法的出现,通过对新生儿进行LSD筛查,可早期发现LSD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目前国内外已开展的LSD筛查所包含的疾病主要有戈谢病、法布里病、克拉伯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黏多糖贮积症及庞贝病等,筛查方法主要为基于干血斑样本的酶活性检测(其中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为串联质谱初筛+酶活性二线筛查)。

2021年见于文献报道的新生儿溶酶体贮积症筛查项目结果见下表。尽管这些研究表明大规模新生儿溶酶体贮积症筛查具有可行性,但其复杂性也不容忽视,包括如何识别晚发型个体或无法治疗个体、如何进一步解决因假性缺陷位点导致的假阳性比例过高的问题等。


04 其他

Peretz RH等人报道了6例因线粒体环基因突变导致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其异常指标为瓜氨酸水平降低和/或C5-OH水平升高,基因检测结果均为线粒体环MT-ATP6基因异质性变异,与Leigh综合征相关。因此,当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出现类似指标异常时,需排除线粒体病的可能。[PMID:34176718]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cCMV)是指新生儿生后21天内证实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是一种全球最常见、危害大且严重被忽视的先天性病毒感染病,也是导致患儿听力减退、神经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cCMV世界范围内感染率为0.2%-2.0%。许多CMV专家、听力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提出,对新生儿普遍筛查cCMV成本较低,收益显著[3]。2021年,Dollard SC等人报道了基于干血斑样本的PCR方法用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的性能,其筛查的总体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100.0%。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种低成本、高通量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方案,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PMID:33523119]

Hao C等人报道了基于高通量靶向测序技术的新生儿遗传病筛查(NESTS)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万多例新生儿,筛查了500多种发病年龄早、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可干预的遗传病。经临床随访确诊,总体筛查阳性率估计为0.95%,病种包括G6PD缺乏症、遗传性耳聋、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等。研究人员认为,NESTS作为一线新生儿疾病筛查方案是经济、可行的,未来可能会改变中国新生儿筛查临床实践的现状。[PMID:34474183]


总结

随着技术创新及可治疗方案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可覆盖的病种也在不断扩展,这使得更多的患儿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获益。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新生儿疾病基因筛查,在能够涵盖更多病种的同时也能够避免不同筛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对新筛工作带来的挑战,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黄淑敏, 赵正言.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新生儿筛查及免疫系统重建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9, 48(4):7.

2. Wasserstein MP, Orsini JJ, Goldenberg A, et al. The future of newborn screening for lysosomal disorders.Neurosci Lett. 2021;760:136080.

3. 陈静, 胡波飞, 陈英虎.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11):4.

百度地图

腾讯地图

高德地图

邮箱留言